太阳能驱动分解海水制氢的研究进展
李佳禾;刘俞泽;李茹倩;周子涵;佟庆笑;简经鑫;本文综述了分解海水制备“绿氢”体系的原理、研究现状和面临的挑战,评估了光催化、光电催化和光伏电催化三种太阳能驱动体系的性能.此外,对层状双氢氧化物等电极材料进行了分类讨论,探讨了这些材料在提高电催化性能方面的潜力.研究进展表明,通过材料设计和结构优化,可实现更高效的海水分解制氢技术,为可持续能源发展提供新途径.
滨海火电厂循环水管道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产生硫化氢的代谢途径研究
张峰;冯庭有;尤亮;张超;郑耿桦;梁淑怡;冼江南;蔡超;庄李逸;王慧;蔡润林;滨海火电厂循环水管道中栖息的微生物在厌氧发酵下会产生大量硫化氢(H_2S)等有毒有害气体,对设备和人员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明确循环水管道中产生H_2S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代谢途径,对开展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以汕头华能海门电厂的循环水管道为研究对象,探究循环水管道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产生H_2S的代谢途径.结果显示,循环水管道中以Rhodobacteraceae、Flavobacteriaceae、未分类的Gammaproteobacteria、Roseobacteraceae和Actinomarinaceae等微生物为主,循环水经过脱硫和曝气流程后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改变,Sulfurimonadaceae和未分类的Hydrogenovibrio的相对丰度明显上升.典型相关分析显示温度和pH显著影响循环水管道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P<0.01,R~2>0.1).宏基因组数据分析显示循环水管道中的微生物具有通过同化硫酸盐还原途径、异化硫酸盐还原途径以及直接还原高半胱氨酸、甲硫醇、亚硫酸盐和硫单质产生H_2S的能力.本研究表明了滨海火电厂循环水管道中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硫酸盐还原菌的占比,并明晰了循环水管道中微生物产生H2S的代谢途径,为滨海火电厂制定循环水管道微生物产生H_2S等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基于二维四值元胞自动机和混沌系统的彩色图像对称加密算法
叶瑞松;李泓;利用改进的Logistic-PWLCM映射、超混沌Chen系统所生成的改进序列和二维四值元胞自动机,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对称图像加密算法.将Logistic映射和PWLCM映射复合得到新的一维混沌系统,对超混沌Chen系统所生成序列做进一步的改进,使得用于控制加密过程的密钥流序列具有更好的混沌特性.构造了一个新型的二维四值元胞自动机,对传统的二值元胞自动机做了推广,提高了元胞自动机演化的复杂性.对加密算法做了详细的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图像加密算法具有优良的安全性能.
28.3 L/min激光尘埃粒子计数传感器的研制
杨龙;吴过;何锦涛;朱杰;基于Mie散射理论,研制了28.3 L/min激光尘埃粒子计数传感器.首先,通过非球面透镜和柱面透镜对激光光束进行整形,在光敏区域竖直方向上得到了近似平顶分布的狭长光斑.其次,将Mie散射理论与几何光学相结合设计了散射光路.然后,参考拉瓦尔喷管的原理设计了采样气路的结构,并使用流体动力学软件Ansys Fluent对微粒在光敏区域的空间分布进行了仿真验证.最后,使用聚苯乙烯标准微粒对传感器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发生0.5μm粒子时,计数效率达到了88.5%至95%.粒径分布误差测量,发生0.4μm粒子时,N0.5μm/N0.3μm范围在8%至11%;发生0.6μm粒子时,N0.5μm/N0.3μm范围在82.5%至88%.符合JJF1190-2008标准要求.
亮叶杨桐中类黄酮提取及其抗氧化、抑菌作用的研究
余杰,陈美珍本文报道从亮叶杨桐中提取生物括性物质类黄酮化合物的工艺,探讨了该提取物的抗氧化和抑菌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亮叶杨桐中总黄酮含量的28.4%。用乙醇提取类黄酮,得率高达97.3%,提取物的纯度为65.5%;用水提取类黄酮,得率为89,7%,其纯度为70.4%,类黄酮提取物浓度为0.06%时,对猪油的抗氧化能力高于0.02%BHT;类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杆菌、枯草杆菌和普通变形杆菌等致病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抑制β-内酰胺酶的中草药的筛选研究
黄通旺,杨灏强,庞珊青霉素耐药性菌株的不断增多使这种传统抗菌素的应用日益受到限制,克服病菌的耐药性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的难题.本文论述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大蒜、石芽茶等15种中草药的提取液对耐青霉素细菌所产生的β-内酰胺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石芽茶、大蒜、谷精籽、黄柏的提取液对β-内酰胺酶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该结果为我国传统中草药的深度开发应用探索了一条新的途径,
碳点的合成、光学性能及生物应用
陈一;朱雪儿;周沁雨;马文君;曾德柳;张和凤;作为一种新型的荧光碳纳米材料,由于其生物相容性好、稳定性高和制备修饰简单等独特性质,碳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等多个领域.根据其结构和性质,碳点可分为石墨烯量子点(GQDs)、碳纳米点(CNDs)、聚合物点(PDs).本文概述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碳点合成策略和相应的合成方法,并初步阐述了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态效应,分子态和碳核态,交联增强荧光效应(CEE效应)等碳点发光机理.最后,总结并展望了碳点在生物成像、药物负载、探针检测、脑部疾病的研究和光诊疗等方面的生物应用.
大肠杆菌质粒DNA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
邹湘辉,庄东红,钟名其,胡忠,曹军实验采用简化的碱法少量提取法、简便快速的煮沸法及试剂盒法提取质粒 p CB30 2 -3.并通过一对特异引物对质粒 DNA进行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 )扩增 ,分别对各种方法所提取的质粒 DNA及其 PCR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 ,结果表明碱法少量提取法和试剂盒法所提取的质粒 DNA纯度和产量高 ,且重复性好 ,达到了分子生物学实验要求 .其中简化的碱法少量提取法具有结果稳定和经济的特点 ,非常适合大多数实验室使用 .
用MATLAB模拟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
林小苹,吴文杰利用MATLAB软件对概率论中的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进行随机模拟, 并通过图形将模拟结果直观、动态地演示出来, 从而对这两个定理所反映的本质内容给出了直观的解释和说明, 达到了传统教学所不能达到的目的和效果.
海洋生物污损防治策略及研究进展
陈建忠;陈川;陈裕忠;朱晨亮;江永;王双喜;宋一兵;随着人类海洋活动的增加以及海洋经济产业的发展,海洋污损生物产生的危害和造成的损失日渐突出.因此,海洋生物污损的防治技术及防护材料的研发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本文简要介绍了海洋污损生物及其黏附、生长机制,重点综述了海洋防污涂料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对防污涂料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旨在为具有生态环保特征的新型污损防护涂料及技术的开发有所裨益.

期刊简介
1.学报简介
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系广东省高教厅主管、汕头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性刊物(季刊)。其办刊宗旨主要是及时地反映本校师生在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教学成果,促进学术交流,推动科研和教学的发展。本刊也适量发表校外较高质量稿件。读者对象为高校师生、科学工作者及工程师。 本刊被多种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原文收录。
2.期刊信息
主管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汕头大学 主编:尹业高 ISSN:1001-4217 CN:44-1059/N 地址:广东省汕头市大学路汕头大学校内 邮政编码:515063